18822205000
400-700-5525
首页 > 暖通知识 > 采暖常识 > 一户一表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供热体制?
一户一表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供热体制?
2013-01-22
    相信很多用热市民都会有这样的疑问,为什么同一楼层不同位置的住户,达到相同室温所需要的热量甚至相差几倍,使得同样面积同样室温不同位置的住户供热费相差很大?
    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因为我国的
供暖费收取标准一直是按面积收费。
   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,我国便实行"供热体制改革",然而,10几年过去了,这项工程的实施在我国并不成功。
    "热改"的核心是改革计量收费方式,从依据面积收费改为依据热量收费。据了解,我国在实行集中供暖后一直按建筑物的面积来收取供热费用,使建房者没有动力采用保温节能措施;由于费用固定,市民普遍不考虑节能、节约,在屋内过热时开窗散热,造成了大约15%到30%的热量浪费。
    为此,应实行按热量计费的模式。按照"热改"初期的设计,我国计划在每户居民的房屋内安装一台热计量表。该表由供热部门定期查看并据此收费,这样,市民便不会在屋里热的时候打开窗户,而是主动调低温度,进而减少热量的浪费。
   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表示,我国"热改"的技术路线存在问题,我国需要重新设计方案,将"一户一表"模式改为"一楼一表"模式。
    然而,江亿也表示,用户的公平性、热表的可靠性以及执行者因利益受损带来的消极抵抗,三个因素阻碍了我国"热改"的推动。
    针对"热改"面临的阻力,江亿建议,在实行按计量收费的过程中,应改"一户一表"的模式为"一楼一表"模式。此后,一栋楼内的居民可根据室内的温度、采暖时间、面积等因素分摊费用。这个方案更符合中国的居住特点,避免了一户一表带来的矛盾。
相关推荐